11月7日至8日,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主办,云顶国际承办的“2015年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云顶国际103报告厅隆重召开。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李向阳研究员,江南大学副校长顾正彪,云顶国际院长滕乐法,云顶国际党委书记李佳敏,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云顶国际副院长朱晋伟教授主持会议。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教授在致辞时强调,希望通过年会,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经验的同时,推广中国农业格局的改变,使农业的发展从服务中央向农业布局的转变过度,积极寻求面对需求发展的新契机。农业已由商品贸易阶段发展成为农业投资阶段,我国正积极与美国和欧洲协商谈判,开展农业自救与产业安全的新探讨,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应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江南大学副校长顾正彪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期待年会借鉴国外经验,从“一带一路”这一蕴含无限潜能的大市场里,分析和碰撞出解决中国现代农业开展国际合作的新思路新策略,同时希望江南大学的社科工作者紧扣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上有更大作为。云顶国际院长滕乐法教授致辞感谢主办方的信任,希望全院教师借助此次年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专家学者们进一步加深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学院整体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李向阳副院长作《“一带一路”的定位与面临的挑战》主旨报告。他从我国的外交政策与理念着手,提出“一带一路”是经济外交的新平台,同时也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创设性地提出“一带一路”的内涵是新兴区域合作机制,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李教授还赋予了“一带一路”新定义,即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兴区域合作机制,“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必将面临国内外挑战。
本次年会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农业合作主题展开研讨,共商农业、农村、农产品的全球合作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主题报告和分组研讨中,与会代表分别从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区域因素、国别特征、策略与方法、内卷与外溢等方面,从“一带一路”对农业经济的区位影响、国际农业合作新进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策略与方法、农产品安全监管与治理等角度,开展富有成效的学术研讨。同时,年会还安排了研究生论坛分会场和期刊对话论坛,并对优秀投稿论文进行了表彰。
本次年会,与会代表从数据模型、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产品安全监管模式、转基因农产品认知状况、金融衍生品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应用等,阐述了国内的现状,对一些主流观点提出了挑战,也对一些策略构画了发展前景;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生产现状、中外农业产业发展的差异、东亚农业信用合作运行模式等,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差异,指出了国内外体制、机制上的不同,也提出了相关改革的思路。研究生则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提出了国内农产品需通过产业化、技术外包等措施,提高风险评估、技术投入、规模效应,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会议讨论热烈、点评精准,不仅能开阔视野、加深交流,而且还启迪智慧、创新知识,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助于拓展学术的广度和深度,提供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得到长足发展的智力支持,也将有助于我院推进更广泛深入的相关研究,是促进学院应用经济学科建设再上水平的一次良好机遇。
顾正彪副校长致辞
会议现场